7成地讓森林果樹長出木耳…  

走入梨山果農「阿寶」的果園,像走入森林;滿地綠草像地毯,園裡甜柿紅豔豔的,背景是泛紅台灣青楓;這塊果園把七成空間讓給林木,在這可找到經濟與造林共生的道路。「我的果樹藏在森林裡,我不用除草劑、肥料,因為穿山甲、白鼻心、松鼠、鳥兒和雜草,就是我最好的幫手!」


人稱「女農阿寶」的李寶蓮,在梨山以森林、果樹共存方法,建造「森林果園」;走進森林果園,蜿蜒小徑兩側大樹林立,每一步都要彎腰低頭,就像是對森林的禮敬。


「你看得出哪一棵是果樹嗎?」李寶蓮花了十四年復育的林木,有幾棵果樹點綴其中;土地上,有七成面積復育森林,只留三成栽種果樹。



她笑說,「雖然產量低,但夠用就好」;每天整理林木、拔除覆蓋在紅檜、台灣櫸上的藤蔓,「就夠我累了」,實在沒力氣多照顧「搖錢果樹」。十四年來用心營造森林果園,李寶蓮發現,自然界有它的定律,一般果農厭惡的五節芒,砍除後卻是果樹最佳的天然肥料,地面長滿的厚厚雜草,能涵養水源,成為果樹最天然的水庫。


「人家果樹長水果,我的果樹卻生木耳,妙不妙?」果樹老了不砍除,任由地衣、青苔、木耳在老樹生長,「梨山果農十個有十一個認為我瘋了,但我愛這塊土地,而不是金錢」,李寶蓮看著生不出甜柿的老果樹說。


李寶蓮感嘆,「只要消費者想吃更漂亮、更甜、更大的水果,農民的開墾就更無度。」她的森林果園犧牲了經濟利益,卻是自然與開墾的共存之道,做法非常極端,幸好逐漸有消費者認同。
她直言,陡峭山坡地全移種高麗菜、果樹和茶樹,是對環境的迫害,最終結局是森林和人類兩敗俱傷。她知道,她的理念距離一般果農,還是有段距離,「只要有人肯做,差距終有歸零的這天!」


【2013/12/04 聯合報】【聯合報╱記者林佩均、洪敬浤 /梨山調查報導】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鐵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